后只能不了了之。
徐平长在汴梁城里,这些事情当然清楚,听了桑怿说起,只能跟着叹气。
远道而来,桑怿不想让气氛因为自己闹得这么沉闷,对徐平道:“不说这些丧气事了,我在京城里听说你这几年升迁倒是顺利,现在本官是什么?”
“今年刚升了屯田员外郎,踏上了员外郎这条通天梯。”
桑怿笑道:“兄弟你这是饱汉不知饿汉饥,你觉得屯田员外郎是开头,对很多人来说可是一辈子都爬不到的位子。”
徐平也笑,自己今年不过刚刚二十三岁,上路就已经了不起了,再去感叹前路漫长就有些矫情了。
说起来屯田员外郎这职务,徐平前世还有印象,甚至觉得挺威风的。课本上学宋词,讲到柳永的时候就说他最后官至屯田员外郎,世人称为柳屯田。
到了这个世界轮到自己头上才知道,这职务才刚刚上路。
宋朝中级文官,由员外郎到郎中,一步一步能够踏出去,从此就野鸡变凤凰,在朝廷里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。
员外郎不过七品,郎中六品,再进一步五品以上就是高官,没有特殊的缘由,循资升迁的路郎中就是尽头。但这员外郎、郎中的路途,却漫长的令人绝望。哪怕是一般的官员,这过程中也得有一两次特旨升迁,一次超升五阶,不然单靠熬资历恐怕是没几个人能熬出头去。
从员外郎起,官员的出身在本官上泾渭分明,像徐平这种有出身的,到了这一步走的是屯田——都官——职方这一条路,无出身的是虞部——比部——驾部,杂流出身或是犯过贪污罪的则为水部——司门——库部。只要一问本官,就知道这人的前途怎么样,哪怕是同样级别,人家也会区别看待。
这条路上又分左曹右曹,左名曹右名曹,生生分出十几个官阶。
稍微不错的官员,升到员外郎也已经人到中年,之后一点错误不犯,把这条路走通就白发苍苍,该琢磨着退休养老了。徐平二十出头上路,运气好了走到头也能抱上孙子了。
实际上也根本没什么人把这每一个官阶都走一遍,得靠着特旨超迁才能踏出去。不过按徐平现在的情况,刘太后只怕不会给他这待遇。
升屯田员外郎的时候朝里就起过争议,因为徐平兼着蔗糖务的提举,而按惯例像提举铸钱监这些官员升迁直入左曹,有人提出利益重大的蔗糖务是不是也享受这一待遇,从祠部员外郎升起,最终还是被太后否了。
徐平倒没往心里去,他现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