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鞋。不执行皇帝也没有办法,至于是从此青眼有加还是怀恨在心,那就要看具体的人和事了。
所以皇帝都尽可能不针对国家事务降手诏内批,免得自己尴尬,臣子难做。这规矩直到被后来的神宗皇帝打破,密旨内批满天飞,好在神宗自己清醒,没有酿成大的混乱。到了徽宗的时候,御笔手诏和内批泛滥成灾,宰相押敕成了玩笑,最终酿成大祸。
这事情实际上徐平和寇瑊已经谈过多次,见寇瑊还是不放心,徐平便与他一起一条一条地又理了一遍,直到两人都觉得没有任何问题,才停了下来。
寇瑊搓着手道:“好,你便回去准备上殿奏事要用的各种,万不可有一丝一毫的疏漏。我们是就此扬名,还是折戟沉沙,就看这次午后奏事了!”
徐平应了,告别寇瑊,回自己的条例编修所衙门。
寇瑊年纪已经大了,身体也不是很好,又有先前与丁谓的关系拖累,在朝廷里见谁都低人一等,只能埋着头向前奔。对别人来说,三司使是升任宰执的跳板,对寇瑊来说跨出这一步却千难万难,不知有多少人在盯着他。没有过硬的政绩,这一生基本上没有可能进入两府,而这一次,就是他的机会。
如果茶法改革成攻,钱法再有了成效,寇瑊便有了再进一步的本钱。不管有多少人看他不顺眼,实打实的政绩都能够让他们闭嘴。
所以寇瑊比徐平更紧张,一心要获得完美的结果。毕竟徐平还年轻,又有与皇帝的关系在那里,经得起折腾,心态可以从容。
刚近中午,寇瑊便到编修所衙门,与徐平一起在这里吃了午饭,准备入宫。
编修所的食堂菜色丰富,有荤有素,徐平又参照前世的样式制了木制餐盘,采取自助餐的形式,比在外面小摊上解决午饭不知强了多少倍。
开张没多久,便有其他衙门的官吏来这里蹭饭,赶也赶不走。不过石全彬可不会做赔本的生意,得徐平的指点,直接明码标价,几荤几素是多少价钱,做了牌子直接立在编修所食堂门口,其他衙门来的先交钱后吃饭,收的钱做算编修所的公使钱。
看看太阳滑过中天,听着文德殿前传来的钟鼓声,徐平和寇瑊带着随从出了三司衙门,骑马直向东华门外去。
到了垂拱殿外,当值的正是李璋,接了书状,完成各种手续,便带着徐平和寇瑊向大内深处走去。此时已经快到上元节,京城里最热闹的时候,皇宫里面也扎着各种花灯,一派热闹的景象。
进了垂拱殿,却见只有枢密院的枢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