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荀彧制定,总不能说郭嘉想要在地方上谋反罢??
当然,也不能不排除这也的可能性,在郭嘉也有几次曾因高呼要谋反被绣衣使者带走,不过那些时候都是服散过多了。
刘熙依旧没有言语,当今天子深得孝康皇帝的亲传,孝宪皇帝最是没有耐心,很多时候,他都往往急躁的直接下令,或者直接由自己提出,让别人没有反驳的份,可当今天子不同,在庙堂里,他的性子要更像是孝康皇帝,极有耐心,而且从不轻易的开口,总是等着群臣商讨的差不多,这才表示认可。
诸葛亮开口说道:“许君所言不差。”
“可是州牧亦能以法制约,侍中台可代之监察。”
“诸葛君,你不是庙堂之官,你在月前便是一地之州牧,而不是庙堂之九卿,庙堂议政,至于地方,你这个地方州牧,如何能干预呢?!”,开口的人乃是陈宫。
于是乎,在许攸的率领下,诸多的庙堂老臣开始了对诸葛亮的言语讨伐,庙堂里无比的混乱,许攸面带微笑,还是太年轻了呀,就凭你一个人,如何能抵挡吾等之众,逢纪,郭图,许攸,陈宫,王修,蒯越,尹籍等等庙堂群臣,哪一个能比你诸葛亮要差……
这一代的庙堂百官……的确是最为杰出的,也正是因为如此,才使得想要压制整个庙堂,也是出奇的困难,诸葛亮依旧没有慌乱,不过,他的确是未曾想过许攸所提及的那个问题,他正要开口辩解,一旁的荀彧忽然走了出来,看向了众人。
这些对诸葛亮不以为然的众人,却各个收起了笑容,脸色也渐渐凝重,荀彧看向了众人,笑着问道:“诸君,何必为难后生呢?这些问题,不如让我来解释解释罢……”
“荀公,这乃是诸葛之提议,与荀公有什么关系呢?”
“哎,这新制啊,我觉得不错啊,地方州牧制啊,我觉得也不错,至于阁下所言,州牧之权,哈哈,这就很简单了……阁下,近期内,我主持雒阳分县之事,忽有启发,天下之州,或许也可,州郡太大,并无好处,反而是细分,对庙堂,对地方都是有好处的。”
“将原先一州分为两州,乃至三州……这样对控制地方官吏,乃至地方行事效率,都有好处……州牧制也就能得到解决了……诸君以为呢?”,荀彧缓缓问道。
许攸盯着他,看了许久,方才微微点着头,说道:“是这样的。”
比起诸葛亮的诡辩,荀彧又是另外一个极端,你有问题,我直接给你解决就好,你继续问,还有什么问题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