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转运使直接任命的,在座的这些朝廷大臣哪个会听说?不过徐平提这人选,也就定下了提举茶场官员的地位,还是监当官,甚至选人和武臣都可以担任。
此时韩亿以御史中丞兼权判吏部流内铨,听徐平提了个选人出来,当即点头:“可以,太平升州,附廓县的主簿本就多余,可以就此省去。”
这种无足轻重的人选还不至于让宰执操心,当即定了下来,让方天岩去主持茶场。
吕夷简道:“茶场分开,分销地域也要分开。既然是官销,太远也不合适,便以太平兴国年间的京西北路,加上河南府和郑州分销这三茶场的茶。既然是新法,那就一年一考,看其效果如何,再行定夺。”
京西路在太平兴国年间曾经短时间划分为南北二路,不过当时不包括西京洛阳和郑州。因为东南茶场基本位于京西路的南部,便就近以京西路的北部为销售地域。
徐平道:“如此最好,不过分销也得有人提点,便由盐铁判官郭谘兼任,京西路转运司衙门从旁协助。”
这是徐平自己部门的人手调配,再者郭谘本就管着盐、茶和铁三案,别人还能说什么?当下就这样定了下来。
其实徐平最在意的,并不是茶场那里,只要是头脑清醒的官员,能够正确地使用手下的人才,那里都不会有问题。方天岩早已经习惯了徐平在邕州的数据化管理,又有多年的基层经验,下面的小吏根本翻不出浪花来。
徐平真正想做的,是茶叶的分销体系。
此时商业基本不受限制,以这个年代来说,发展得相当充分了。但官府为了管理,把全国划分成了许多片区,基本独立。而且还有一些限制措施,比如带着铜钱长途旅行路上要收税,是不划算的,本质上限制货币的流通。
根据前世的经验,商业流通越充分则带来的利润越大,政权的税收收入越高。徐平便是想借着茶叶的分销体系冲开这种种束缚,建一个统一的全国大市场。甚至依托这个体系,像前世一样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供销系统,必能大大促进商业的发展。
这个年代,仅靠着私人资本自发的力量,这种全国商业的流通很难形成,最简单地还是借助国家的力量。既然有三司这样一个统管天下经济的部门,不形成全国市场就太可惜了。这里集中了天下的财政力量,当然要集中力量做大事。
而茶叶的分销系统,便是第一步。
至此,茶法改革大的方向就定了下来。在原来旧的系统之外,徐平别开一个新的系统,看日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