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”
王拱辰从袖子里掏出一叠纸券,在手里拍了拍,笑道:“今年端午赏赐,宫里发了纸券出来。这券只能买三司铺子里的货物,当然要早点买回去早用,怎么能闲放在手里。”
徐平看看其他人,都一起点头。纸券一旦到这些人手里,跟大户人家可不同,很快就会回流到三司的铺子里,相当于加快了流通速度。现在惟一的麻烦,是三司用购物券兑来的茶和香药之类占用了资金,要赶快出货。这个时候就显出在其他路的各州府有分铺的好处了,散货快速,而现在只能让公吏带着到附近几路散货收购原料。
见人群后面的欧阳修低着头没有说话,徐平想起前些日子与他赌气打的那个赌,当然现在两人地位相差太远,自己没有必要跟他计较,只是笑着摇了摇头。
其他人心知肚明,也知道欧阳修一时抹不下脸来,一起笑着拉他进了铺子。
徐平对李璋道:“走,我们也进去看看,节日进了,买点礼物带回家去。”
一个多月的时间,这间铺子的规模已经大了很多,不少以前的空地都利用起来。而且现在铺子里不只是卖新场务里产的货物,而且加了许多从其他地方收购来的物品,越来越向着百货商店靠拢了。
诸如襄州的漆器,并州的剪刀,广南西路的糖和苎布,京东路的丝绸,益州路的蜀锦等等,这些这个年代的有名产品,铺子里现在都有卖。而且还有一些小玩意,譬如针头线脑,帽子靴子,雨伞菜刀,铺子都找了固定的进货来源,货物比外面更全更好。
百货商店最重要是全,这一点上天下再没有一家能够比得上三司。
只是三司以前敛财多是用非商业的方法,榷货专卖,甚至是强买强卖,生意一亏本便就让民间买扑,无人承买便就指定人承买,反正从来不做赔本的生意。如今徐平开新场务开商铺,才算是正正经经开始做生意了,貌似效果也不错。
在铺子里转了一圈,徐平对李璋道:“今天的人果然是格外地多,平时也不觉得,到了这个时候才觉得京城里的官员果然是不少。”
李璋笑道:“哥哥,莫要忘了还有我们这些人。殿前司和閤门的兵将也都是有赏赐的,还有皇城司的亲近人员,真要说起来,人数未必比京城的官员少。”
徐平想想,点点头。皇上身边的人,随便一个也都是有点官职在身上,向臣僚赏赐财物,自然少不了他们,而且还要更多更好。
一楼是大众用的日常物品,二楼则多是奢侈品,徐平和李璋在一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