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没什么人动。
“存放好东西,走左边的入口,买好东西后,在右边的出口处结账出来。”
众人鱼贯而入,面对着一个接一个,没有任何遮挡的货架,有些弄不明白要怎么做。
不过,不待他们多想,就有指引童子上前热情询问:
“伯伯,您想买点什么?哦~油盐啊!油盐酱醋都在调料区,您请往这边走!”
“婶婶,您想买点什么?称点鲜肉过年包饺子啊,生肉果蔬都在生鲜区,您请往这边。”
……
半大的孩子,脆生生的询问,让人不由得放下了戒心,忍不住多聊了几句。
“这么多东西,就这么没有遮挡的摆着,怎么卖啊?”
“想买的,直接取下来装在自己的袋子或者超市临时提供的竹篮里,出去时,在出口排队付钱即可。
对了,有些按斤卖的东西,装好后,需要在对应的地方称重计价。”
“什么?自己拿?就不怕人偷吗?”
“所以不能携带内里有的货物进生活超市,得提前寄存。至于小偷,您瞧见出口处的那两个人了吗?他们都是修士嘞!”
“嘶~这些木牌牌是什么?”
“这是标价的木牌,超市内所有物品,都明码标价。”
……
闲聊间就弄清楚生活超市的购买方式。
“哎,等等,这陶碗上的价是多少?”
人们在货架之间穿行,到达目的地前,总是会不经意看见自己中意的东西,并忍不住停下脚步。
“您看这一横一束,就是十,原价十文钱,开业优惠折价一成,现在卖九文!”
本来只是想到了家里缺了口的碗,问上一问,结果发现,原价就比城里卖的便宜一文钱,折价后,比城里卖的便宜两文!
顿时觉得,买个碗,能净赚两文了!
优惠只有年前有,过了这个村,就没这个店儿了,买!
于是口袋里又多了两个碗。
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。
逛了超市出来,都大包小包的,买了许多东西,花了比预计更多的钱,却满面红光,因为他们花更少的钱,买了更多的东西。
聪明的把东西往大厅的柜子里一存,锁上后,拿着钥匙就轻轻松松的去逛集市去了。
年货办好了,无事一身轻,来就来了,不好好看看这集市怎么行?
此时第一趟过江渡船已经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