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了吗?我们便把人抓了!”
桑怿听着韦大郎舌绽莲花,说的一套一套的,也不知找了人什么学来,竟然是大义凛然,很有些舍身报国的意思。要不是那一老一少看着实在扎眼,桑怿都会被感动。两国交界,边民跨境打猎捕鱼,砍柴割草,实是稀松平常的事情,按桑怿的意思,这种事情不好过问。不过他拿不准徐平的意思,一时沉吟不语。
想了一下,桑怿才道:“山林川泽,是天子私产,你说的也有道理。不过看他们两人也是迫于生计,不像盗贼的样子,还有其他恶行吗?”
“有的,有的!”丁小牛被韦大郎抢了风头,在后面憋得难受,有了机会急忙挤了上来,举着手中的小布袋,“官人,这两人还偷我们大宋农人的粮食,这布袋里面就是证据。我们拿贼拿赃,冤枉不了好人的!”
说完,解开布袋,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,原来是七八穗嫩玉米。这种作物适合山地种植,虽然徐平三令五申不许开山种地,这两年还是传播了开来。
桑怿看着地上的嫩玉米,眉头皱得更紧了,沉声问老者:“这些真是你从我大宋境内农田里摘的?”
“官人,我家里断炊几天了,摘几穗填孩子的肚子!”
老人说着,转头看着咬着手指的小孩。
小孩歪着头看着上面的桑怿,咬着手指头,眼中有害怕,也有好奇。
桑怿轻咳了一声,换了个柔和的语调,问小孩: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
“我叫马蹄。”
“这些玉米是哪里来的?”
“爷爷从树林边摘的,说是回去煮了给我填肚子。”
听到这里,桑怿叹了口气,这祖孙两个看着再可怜,罪名却是脱不掉了。认真说起来,山里的土人还有些处于部落状态,没什么私有财产的概念,也并不认为偷盗是什么可耻的事情,意识里跟打猎捕鱼差不多。不过如今这里归到了官府治下,律法不认人情,犯了法就该惩罚,更何况牵扯到了两国。
“来呀,去库里取十贯足钱给韦大郎和丁小牛两人。”
案下吏人得了桑怿吩咐,应声诺出了官厅。
韦大郎和丁小牛早支起了耳朵,听到了钱字都是心花怒放,对视一眼,心里像藏个小老鼠一样挠得痒痒。凭祥峒这里没什么花头,两人尽可以去宁明镇花天酒地几天,实在是平生没有过的快活日子。
看着老人和孩子,桑怿沉声道:“念你年老不易,也是为了孩子才做出如此错事,我也不重罚你了,笞二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