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章 学以致用(第2/3 页)

一世富贵159 安化军 480 字 2024-02-18 08:30:49
🎁美女直播

李觏《平土书》对井田之制剖析得很深刻,确实比别人看得更远一些。不过,中原腹地人户密集,地方富庶,骤行井田之制多有不便。西北地广人稀,又杂以蕃羌,倒是可以施行。行井田制,其实还有一个好处,秀才能不能说得上来?”

低头想了一会,张载道:“学生只是读李祭酒的书,才觉得井田之制对现今之世大有用处,至于精微处,还没有深思过。事情总要做了才能有体悟,学生准备这几年在乡里买上些闲地,雇些客户,真正用井田之制耕过试一试。”

“你有这份志气也是难得了。井田制还有一个好处,即寓军令于内政之中,平时耕作编伍指挥一如战时,拿起锄头种田,放下锄头拿起刀枪便是朝廷之兵。西北边鄙之地,只有如此才能把闲田开为荒地,若有蕃羌来犯,御敌于国门之外。”

徐平前世的时候并不觉得周围农村的组织有什么特别,乡、镇到村,村到队,队再到组,只是觉得是正常的行政结构。到了这个世界真正经历过民事与军事,才醒悟过来,那种乡、村、队、组的组织形式,本来是半军事化的。如果是备战时期,可以很容易在这种组织结构中组织民兵,一旦战事爆发,又可以抽调民兵补入正规军中。甚至非常时期,行政组织可以快速地转变为军事组织,实现全民皆兵。

那种组织,是为了世界大战而准备的政治结构。当然世界大战打不起来,就慢慢地开始废弃了。但在边远或者特别不稳定的地区,依然不可替代。

恢复井田制徐平没有兴趣,但用军队的组织体系屯田,寓兵于民,开拓蕃汉杂处的河湟地区,却是徐平想做的。只有如此,才能够抵挡住周围的游牧民族,甚至形成优势。小农小户的生产方式,还是必须依赖官方的军事力量才能生存,并不合徐平的要求。

张载低头沉思,才发现一个井田制度,实际上蕴含了不少的学问,深究下去道理无穷。

抬起头来,张载对徐平道:“经略,此次来秦凤路,是要在本路用井田制屯田吗?”

徐平笑着道:“正有这个想法。秀才,你要不要到军中来帮忙?古人言,行万里路强过读万卷书。学以致用,一件事情真正做过,比读多少书都强。”

张载站起身来,拱手道:“学生敢不从命!”

徐平与梁蒨相视而笑,对张载道:“从京城来的路上,我行得急了一些,尚有十天才到秦州与曹知州交接的时限。这些日子你可以在家里安排一下,有什么难处,只管跟梁通判讲,他自会帮你。五天之后,随我一起去秦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