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平谢恩,道:“不管中与不中,总要到学士院试一回,酬杨告多年辛苦之功。试过了不中,那是无此才情,谁也没有话说。试的机会都不给,未免有些薄了杨告。”
赵祯道:“进士以待文学清选,宰执慎名器也不为错。此事我记下就是。”
也只能如此,徐平就此告退,出了大内。
徐平举荐杨告的儿子试学士院,被政事堂否决,并不是很出人意料。一是举荐人才单独试学士院,需要地位很高的大臣才行,一般翰林宰执成功率高一些,徐平三司使是管钱粮的官,分量差了一点。再一个试学士院虽然也有考试,但考虑到举荐人的影响,只要不是文辞不通,大致说得过去的话都会让过。当年马季良试学士院,晏殊做主考官,还帮着马季良连卷子都做了,便是因为刘太后的亲戚,必须得过。为了防止出现不过让徐平尴尬的事情,政事堂便干脆卡着直接连试的机会都不给。
但对徐平来说,这点事情都办不成,实在跟杨告无法交待。鞍前马后跟了自己好几年的时间,一辈子就这么个愿望,他儿子又不是不学无术,怎么也得给机会啊。
围绕皇子的降生,各种各样的仪式一直进行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。一个月后,听到小皇子身体健康,一切如常的消息,徐平终于放下了心来。孩子难存活,虽然可能有遗传的原因,但更加可能的是宫里不好的旧习惯。
太宗九子,只有一个早夭,而真宗六子,除了赵祯之外,只有悼献太子活到九岁,其他都早早离世。而正是从真宗开始,宫里的各种习惯礼仪严了起来,特别是孩子一出生便就抱离生母身边这一条,在这个卫生条件很难保证的年代,对新生儿是非常危险的。从真宗开始绝大多数皇子不是生下来就有缺陷,而是在幼年阶段染病去世。跟生母分离,虽然让宫里少了许多纷争,但却造成了更大的麻烦。
这些纷纷扰扰过去,徐平开始把精力花在建立几个娱乐公司上。这些公司不是为了赚钱,说实话这个年代这些行业也赚不来太多钱,着眼点还是在宣传新政,争取民心上。
新政推行开来已经一年多了,影响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,总的来说,还是好的影响居多。有了这个基础,就要做争取民心,造舆论的工作。李觏编的各种理论书籍影响官员士大夫,几本专门的类书杂志让大家广泛讨论,而要影响社会舆论,首推民间娱乐形式。
开封是首善之区,读书识字的人占人口的比例全国最高,但真算起来,实际上还是不识字的人占绝大多数。影响这些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