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3章 准备应对(第3/4 页)

一世富贵大吉昌什么意思 安化军 480 字 2024-02-18 08:30:49
🎁美女直播

也不会有人反对说干扰了经济运行,限制了生意人的自由。

徐平的做法,比以前的行会直接科配和买的举措温柔多了。他就是要通过这种比较严密的管控,把这个年代相对有限的资金限制在商品经济的循环里。要是放任不管,商品经济发展起来,边际效益会迅速降低,资本便就会从商品经济的链条抽出去,流到收益更高的行业中。不管是放贷还是买房买地炒高价,一时的收益比老老实实做实业高多了,这样做就有可能切断商品经济生产的链条,又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。

对于获得这种从业资格的平民百姓,等于是从此有了吃穿不愁的铁饭碗,学习的积极性自然更高。对跟着学习的各级官吏,能力提升了做出政绩从而升官,这种事情对于大多数人都是虚无缥缈,自然就消极了很多。

至于种世衡说的对官员也进行资格认证,有证的优先提升之类的,听起来有道理,实际上是行不通的。让官员有能力进行经济管理是好事,但如果进一步改成让只有具有经济管理能力的人来当官,那就好事变坏事了,这是原则问题。

经济只是国家社会的一个方面而已,而不是一切。不是经济发展了一切都好。如果只追求数据好看,弄到富者田连阡陌,贫者无立锥之地,徐平就是给自己挖坑跳了。

官府的管理者之所以分为官和吏,便就是这个道理。只专精一项的,往往就缺了大局观,在自己精擅的范围玩出花来,往往还会把全局拖垮。

不说这种审计统计的能力,就连科举选官,当把考察德才的主要方向改为考察经义之后,选出来的官员也退化不少。听起来说是按能力选拔人才,但实际上真正的能力哪里是一场考试考出来的。不管是科举还是其他方法也好,选择官员的本来目的都是挑出智力合格,道德也要合格,最重要的是打破世官世禄,让官员的队伍流动起来。

能力本来是在工作中培养的,工作中考核的,哪里有可能一考就考出来。科举高第不取大儒,而重在取寒门,让官员具有流动性,才是本来的意义。

不过这种事情不急在一时,真正有效的还是靠政绩考核的指标进行引导,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。经济不行的时候重经济,教育不行的时候重教育,社会公平不行的时候就重公平,只要真地有心去选拔人才,才会是从来不会缺的。

种世衡地位所限,不明白徐平为什么这么说,只好静静站在那里。

徐平道:“接下来的日子,你安排转运使的官吏,把今年京西路的钱粮统计出来。那些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