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头。
这棵捧来时死气沉沉的文竹,总算是给他养活了。
而后萧绍假意告辞,又偷偷从后院翻进来,让戚晏给他指翰林院的桃花,指他午睡小憩靠过的松树,指夏日开满荷花的池塘,他们在桃花树下亲吻,在松树下亲吻,在池塘边还是亲吻,最后戚晏受不住,抵住了他。
小探花端正脸色,这样说:“翰林院是读书做学问的地方,这样我没法在里面看书了。”
萧绍:“我走了你再看,不行吗?”
戚晏:“可是我会想着……”
他骤然收声。
想着什么呢?
在桃花下读书时会想着萧绍,在松树下小憩时会想着萧绍,在池塘边消暑纳凉时还是会想着萧绍,这人的身影将整个翰林院密密麻麻的罩住了,日后戚晏就没法在这里读书了。
萧绍像是看出了什么,刻意拉长音调,慢吞吞:“哦,我的小探花会想着什么呢?”
戚晏:“!”
下一秒,萧绍就被人从小门推出了翰林院。
“……”
尊贵的皇帝陛下看着紧闭的大门,摸了摸鼻子。
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嗯,除了某人生气时的院子。
日子流水般过去,萧绍未曾插手戚晏的职务,他全凭自己,从翰林院调到工部,前往江南治理水患,又从工部调到户部,清理查算了历年的银钱,最后从工部调到了刑部,着手为当年受太子牵连无辜枉死的官员翻案。
案件连篇累牍,戚晏昼夜不歇,到最后,眼下都升起了乌青,好不容易养出的肉又消瘦下
去。
萧绍看着心疼,但由着他去做,不劝他什么,只是在深夜点灯,默默吩咐下人煨好热汤,他先行去睡,等半夜小探花回来,便长臂一揽,将他扣在怀里。
等所有证据齐全,账务完整,那桩轰动朝野的白银案,终于得以重审。
那一日,三司同审,流水的卷宗被板书案,错误的记录被焚烧殆尽,换为崭新的供词。
戚琛不再是罪臣,他的孩子也不是罪臣之后,他们是名正言顺的寒门清流,是后世盖棺定论的忠孝纯臣。
青史之上,不会再有他们的骂名。
世间了解那天,戚晏异常的高兴,他去父亲的墓前祭拜,在上头摆了好多同兴堂的点心,絮絮叨叨说了许多,然后喝了点酒,便不太清醒了。
比如,拉着萧绍,非要给父亲介绍,说这是大乾的皇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