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由中央银行发行纸币,同时进行大宗货币往来的结算,徐平讲得很清楚。这里面的关键,是利用公司制度控制贷款的风险,同时利用中央银行控制货币的发行量,并减小结算成本。风险控制到最小,同时把资金流动的成本压到最低,才可以保证银行的利润。金融可不是天然能够赚钱的,不这样做的话,银行为了保证利润,向商品经济的运作链条转嫁出来的成本过高就失去作用了。
制度是这么个制度,但对制度的理解,并不是每个人都一样。最少王曾听了吕夷简说的话,就觉得他的认识与自己不同。徐平在《富国安民策》里一直强调的原则,是一切制度与措施都是为了商品经济的链条正常运转服务的,只要这根链条正常,财富便就会不断地增加,整个社会都会平稳发展。这就是王曾在书里划出来的那一句:“公利本于私利,而用于万民,故曰谋公利为天下之大义。”
义与利的统一,是王曾认为的关键。但是吕夷简的话,恰恰是把这最重要的原则给绕了过去,让王曾心生不快。关于银行制度徐平书里说得明白,最大的作用是给商品经济的运作提供便利且源源不断的资金,而不是为了让国用充足。国家所需的资金,应该是从其他方面收上来,不能靠印钱印出来,这是基本的原则。
能够通过正常渠道收上钱来,才说明经济运转正常,整个社会的财富在增加。银行里印出来的钱,必须以经济的需要为准,不管是多了还是少了,都是有害的。金融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,必须以实体经济为根本,一旦背离了实体经济,那就有害无益。
吕夷简所说的,一开口就是印了购物券,不但是兑了京西路的飞票,还让三司的手里凭空多了一笔资金,可以补充国用的不足。这样的认识,是跟《富国安民策》截然相反的。
强自忍住心中的疑惑,王曾对吕夷简道:“我有一事不明,求教坦夫。这多印出来的不管是称钱也好,交子也好,关引也好,券也好,除了充抵京西路飞票剩下来的,又怎么花出去呢?须知这钱不是凭空来的,是百姓存在钱庄的铜钱的凭据,用掉多少就会产生多少的亏空,这个亏空必然要由钱庄补上去的。”
吕夷简道:“孝先问得极,这钱确实是亏空。但是其一,旧钱花了新钱会源源不断地存进来,只要存进来的比花掉的多,亏空便就不是亏空。再一个,钱庄手里有这么多钱,便就是本钱,本钱是可以生利息的。只要生的利息比花出去的钱多,也就没有亏空。”
王曾道:“依京西路的新政,钱庄的钱只借给他们所设的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