往各地的运输中心,再由客商从那里提走,算是三司铺子提供的增值服务。三司属下有自己的厢军,也有能力做这些事情。
不过现在棉布的运量太大,仅仅是从铺子运到码头去,就让郑主管招架不住。
太阳西斜,铺子里终于再没有新的客人,单等着日落开始向码头运货了。喜庆拍了拍手,对郑主管道:“我去看一看孙二郎他们两个,现在城里不比从前,他们不要迷了路。”
郑主管道:“快去快回,天黑了不要乱跑,现在这一带外人多!”
喜庆答应着,一路小跑着出了铺子,泥鳅一样从人群里穿过街道。
沿着自己白天指给孙二郎的路,喜庆一路跑着,边跑边找孙二郎。这里的道路他熟悉无比,拐了两拐,便就到了场务工人住的地方。
大门口那里,果然看见孙二郎和彭三叔的车子。孙二郎跑上去,看看空空的车子,对一边的孙二郎道:“果然早早就卖完了,怎么还在这里?”
孙二郎拉着喜庆走到一边,小声说道:“你也不把路指清楚,我们顺着你说的方向走进来,结果一个人影不见,还以为走错了呢。多亏两位大姐,买了我们几个石榴,尝了之后觉得不错,才领着我们来到这里。喜庆,这里的人真大方,一车石榴没多久就卖完了呢!”
“那是自然!场务里做工的人,每月都发现钱,手里活泛得很!我跟你说,出手大方不在于有钱没钱,而在于手里有没有活钱。你看乡下的土财主,他们家里的钱比这里做工的人多得多吧,但向外掏几文铜钱就肉疼得不得了。无他,家里再多钱,都是死的!”
孙二郎想一想,好像真是这个道理。乡下土财主再有钱,却舍不得花,想让他们买点石榴之类土产那可是千难万难。这些做工的人就大方多了,觉得好吃,家家都买几个。
低头琢磨着这道理,孙二郎对喜庆道:“这才没多少日子不见,你从哪里学来这些生意经?比我见识高了不知多少,真是士别三日,就当刮目相看!”
喜庆笑道:“我在三司铺子里,天天都跟生意人打交道,天天听郑主管讲这些道理,耳朵都起茧子啦!对了,石榴卖光了,你们怎么还不走?”
孙二郎拉过喜庆,附在他的耳边小声道:“这里住的都是在场务里做工的,他们家里有便宜的棉布,还会裁衣缝衣。既然赶上了,我和彭三叔便做几身衣服,带给家里人穿。他们说这种事不好叫外人知道的,你可不要出去乱说!”
喜庆笑道:“我以为什么了不得的事